“执政聚议,枢密副使王庶见之,大呼曰:‘并后匹嫡,此不可行。’鼎以问桧,不答。……明日,桧留身奏事。后数日,参知政事刘大中参告,亦以此为言。故鼎与大中俱罢。明年,璩卒授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宋史·秦桧传》”
“高宗曰:俱是童稚,姑与放行。鼎执奏不已,高宗乃留御笔曰:俟三数月议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
临安,普安王府,普安王赵瑷秘密召见了宋青玉。
赵瑷和宋青玉并肩走在长廊至少,赵瑷开口说道:“辛苦了,宋大人。正是因为你在溪洞查明真相,力挽狂澜,史浩老师才能留在朝内。”
“应该的。”宋青玉轻笑一下。
赵瑷试探性地问道:“我听说,溪洞案件其中的一个凶手,似乎不是什么坏人啊。”
宋青玉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您说的那个人叫李河洛,他确实不是什么坏人。我是一个执法者,我不在乎是他是不是坏人,对我而言,他只是一个嫌犯。”
其实,一向狡猾的秦桧支开史浩,算是走了一步废棋。即便是宋青玉没有破案,史浩不得不离朝前往溪洞,事情也不会对秦桧多有利。因为你要清楚,主战派是以赵瑷为首,他们的目的扶赵瑷登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对敌国态度强硬的君王。换句话说,赵瑷才是主战派的灵魂,史浩只是辅佐赵瑷的大臣中的一个。虽然他的能力在主战派的大臣里属于佼佼者,但是,这样的大臣还有一大把,少了史浩,还有周吴郑王浩。只要赵瑷还是皇位候选人,主战派就不会退出舞台。
赵瑷假装不经意地问道:“你之前和我说过,溪洞的赈灾粮款似乎是出了一点问题,是吗?”
宋青玉立刻回答:“不错,年初多地饥荒,朝廷发放了赈灾粮款,其他的地方都能对得上数目,唯独荆州的数目不对。春耕费少了大半,赈灾粮也被掺入了糠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