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真庆幸自己的一失神被池队逮到。有时候想想,还真是后怕,被刑警称为“灵感”的一刹那,当时脑子里只不过一闪而过的念头,隐隐约约、模棱两可,如同纤细的一束光,似乎旁人的一记咳嗽,手头的一条短信,就会把它完全遮挡、拍散。如果这样,他们恐怕永远就与嫌疑人擦肩而过了。但后面刘浩更没想到,就是起源于这个“念头”的行动,居然差点要了他和左晗等人的命。
第三天走访,在逐步排除前一晚到访死者家中的亲戚、妻子单位中发生过口角的同事等数人后,刘浩对于这个念头的初步想法落实为在名单中锁定一名嫌疑人的行动。他是中年死者夫妻的前房客,曾经和人合租住在同一栋楼的另一套一室户中。事发后,他突然从打临时工的饭店不辞而别,说是回老家。他在上海的护工姐姐回家后发现桌上有一张字条:“姐,我闯大祸了,先回老家避避风头,你不要告诉别人。”嫌疑人姐回答问题时种种撒谎迹象的微表情全被左晗看在眼里。回去汇报后,池逸晙亲自出马,晓以轻重利弊,吓得她赶紧把字条的事情抖了出来:“警察同志,你们要帮帮我弟,他这人内向,有什么事都憋着,一定是碰到什么难事让他走投无路了。”
通过公安技术侦查手段,他们很快锁定了嫌疑人的地理方位。曾大方带队,左晗、臧易萱自告奋勇,左晗的理由是“师傅到哪里,我要到哪里,否则学不到东西,再不济我能帮你们开车、判断嫌疑人是否说真话。”臧易萱的理由是从现场提取的皮屑来看,同死者的体征无一匹配,她强烈怀疑这是凶手因为长期居住在潮湿半地下室引起的手部湿疹,在穿脱手套时无意间残留下来。“因为皮屑太过细碎,他痕迹破坏现场时根本就没有留意到。”臧易萱甚至带了她的仪器装备,这样,如果嫌疑人一旦落网,她能第一时间查验是否为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