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把白棓叫做棍,这种棍长八尺,重三斤八两,又叫少林棒。另一种首端有刃的白棓则称为大棒,大棒的顶端有鸭嘴形刃,长二寸,刃有中锋,一面起脊,另一面有血槽。
明军操练、教习武艺,均以练棍棒为主。
我五岁习武,精通刀枪棍棒,也看过不少介绍古代兵器和拳种的书籍,知道每种兵器的用法和作用、优势与缺点。
第一场,由拿腰刀的壮汉和我比试。
他的刀法凌厉,闪转腾挪,进退自如。
我的棍舞得呼呼生风,拨、拦、拿、绞、缠、撩、挂、截、封、压、轴、击、扫、劈、云、架、戳、挑、点,直取快攻,招招制敌。
满朝文武百官站在大殿两侧,只见殿中两个身影快如闪电,如影随形,刀棍相交,叮当作响。
转瞬之间,我俩已打了十几个回合。
这时,他突然一刀朝我劈来,见我后撤了一步后,又快速翻转手腕,上步朝我斜刺过来。
看似他马上就要刺到我时,我却一个原地侧倒,再顺势双手抡棍,聚力朝其在前的右腿膝盖扫了过去。
他的身体前倾,重心已落到右腿之上,右腿后撤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好像已无招可以化解。
却见他右手翻腕,腰刀的刀尖朝下插地,顺势右膝后撤跪地,试图挡住我扫来的这一棍。
只听得“珰”的一声,他的腰刀脱手而出,在空中快速翻转了十几圈后,咣当落地。
这个壮汉单腿跪地,露出愕然的表情。
第二场,由手持龙刀枪的壮汉和我比试。
枪和棍,各有特点: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枪法全在圈点之伸缩,棍法则以捣劈之神速。
他枪法刁钻,枪枪刺喉;我进退自如,蹿蹦跳跃,总能化险为夷。
我一捣一劈,棍棍爆头;他眼疾手快,身手敏捷,总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