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借命而生

12

字体:16+-

比起刚参加工作时的三年之约,比起越狱事件之后六年有余的屈辱和困顿,接踵而至的五年简直像打了个盹儿还没睁眼就滑过去了。再换个比喻,以前也说日子快,快得像狗撵,那么后来就像疯狗在撵了。好像除了“快”本身,生活已经不再值得感慨。

当然,这只是杜湘东的个人感受罢了,因其过于主观,所以并不具有代表性。要是逐一盘点,他也必须承认这些年来的生活变化之重大。譬如变化之一,是刘芬芳下岗了。其实对于这一天,不光是杜湘东,就连刘芬芳也早有心理准备。食品公司每况愈下,冰棍儿汽水早已停产,冷库里的猪头猪腿猪下水也在亏本经营,于是领导们关起门来一合计,索性来了个处理大包圆儿,连猪带人一块儿甩给了外商。而外商也不傻,表示猪可以要,人不能留。双方在谈判桌上打了很久的消耗战,等到敲定改制方案,必须公布下岗名单时,却又不约而同地采取闪电战。那天刘芬芳和她的姐妹们刚转移完猪腿,就被勒令去签协议,领买断工龄的钱。人家还告诉她们,再过不久厂子就没了,要是不签,连这点儿钱也领不到。

偏在这时,刘芬芳家里又出了情况。她的一个弟弟急着结婚,另一个弟弟怕吃亏,也扯来个女的要结婚。兄弟俩瓜分完宣武区那套平房的里外间,便把父母送给了二姐。二姐没结婚,房子宽敞,还雇着保姆,再加上越有钱越对家里有愧的心理,即便不是女儿的责任也应承了下来。但这样一来,却显得刘芬芳多余了——没人需要她伺候了。刘芬芳只好卷着铺盖回到郊县,她觉得自己是被厂里和家里榨干之后扔出去的,这种心情也决定了她不会给杜湘东好脸色看。因此,杜湘东生活中的第二个变化虽然是与刘芬芳结束分居,但却感受不到夫妻团圆的喜悦。他必须时刻准备聆听刘芬芳那更加漫长、频繁、恶狠狠的抱怨,抱怨的内容则直指第三个变化,即:他们已经沦为标准意义上的“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