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黎粟异闻笔记

第四章

字体:16+-

民国二十八年,是黎炯光投身革命的第二年。

因为文化程度的关系,一进入陕北圣地,便被重用。

经过组织层层审查,很快被分配到抗大第一分校担任教员。

那个时候,“建党干部”是部队的“主心骨”,他们虽然文化程度高,但人数少;“红军干部”是部队的“顶梁柱”,虽然人多,但素质参差不齐。

黎炯光一进入部队,就成为这支革命队伍中的第三梯队。

他们这些“三八式干部”怀揣着理想,从祖国各地奔赴陕北延安。

进入抗大的第二年初,黎炯光已经成为抗大一分校六支队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的职务是连指导员。

训练班里虽然对外仍称是学习班,但却是连队的建制,那时和黎炯光一起搭班子的连长叫莫陕北。

莫陕北是陕西人,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民国十二年因为家中变故,逃难到西康苗寨,又因为机缘巧合,莫陕北在西康苗寨认识了后来被称为“部队缔造者之一”的大人物,不久便紧随着大人物的步伐投身革命,为了让他思想上更加进步,大人物亲自给他改了名字,告诉他紧跟步伐,不忘初心。

因为根红苗正和这个大人物的关系,莫陕北在部队上升非常快,没过几年就当上了连长,后来被调至六支队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担任连长。

莫陕北和黎炯光两个人的角色,不同于其他连队。

莫陕北是军事主官,本应该脾气火爆,但他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

黎炯光担任指导员,又出身知识分子,本应该文质彬彬,但却偏偏粗犷豪放。

虽然角色失调,但阴差阳错,又能互补,所以两个人的配合非常默契。

民国二十八年春,驻扎在陕西洛川集训的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接到上级指令,“结束集训,东渡黄河,到晋东南屯留县支援当地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