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与刘半农(1891—1934)先生邂逅,大概是在我的高中时代。
那时,我对现代诗颇感兴趣,课余时间找了不少现代作家所写的新诗来读,其中就包括刘半农那首著名的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后来又听说这个“她”字竟然是刘半农“造”出来的,更是让我大吃一惊。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她”这个字,只不过是个生僻字,发音读作jiě,义同“姐”,而且在古代汉语中,不分人与物,也不分阴与阳,第三人称代词一律用“他”。但在现代汉语中,刘半农则提倡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发音读作tā,并专门发表了《“她”字问题》(1920年6月6日作)来明确阐述其观点。所以更严谨的说法或许是:作为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她”字(音、形、义的统一体)才是刘半农创造和发明的。
没想到时隔多年,我和半农先生的再次相遇,却是因为“侦探小说”。
几年前,我广为搜罗各种有关民国侦探小说的研究资料,读到了民国通俗小说研究大家魏绍昌(1922—2000)先生的代表作《我看鸳鸯蝴蝶派》(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10月)。书中《质变的典型》一章,提及了张天翼(张无诤)和刘半农(半侬)在文学生涯早期的通俗小说创作,我这才知道他二人还曾创作过侦探小说。
相比于张天翼,刘半农的侦探小说数量就有点少了,此次整理的《刘半农侦探小说集》主要收录了刘半农以“半侬”“半”为笔名创作的白话短篇侦探小说《假发》、“捕快老王”系列文言短篇侦探小说《匕首》《淡娥》,以及“福尔摩斯探案”仿作《福尔摩斯大失败》(共五案)。
其中,《假发》是刘半农唯一一篇用白话创作的侦探小说,以“我”为视角讲述了一起发生在新剧社里的“假发”被窃案。一般认为,《假发》中所述内容即是刘半农的亲身经历,但我始终对这点存疑。以我个人所见,目前尚未见到明确支持该说辞的文献记录,故无法判断其是否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