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棍行动”的首要任务是给它找一个能自圆其说的掩饰说法,这样即使是内部人员也无从打探麦克·马丁,或猜出要安插人到“基地”组织内层的事情。
他们选定的“剧本”是:美英将联合起来打击日益升级的毒品走私行为。阿富汗将罂粟偷运到中东去加工,提炼后得到的海洛因再运往西方,不仅毒害人们的身体,也会给恐怖活动筹集更多的资金。
接下去的“情节”发展,大意是西方要努力通过世界各国的银行切断恐怖主义的活动资金,迫使那些狂热分子不得不依赖现金交易。
最后,虽然西方已经有了强大的打击毒品的机构——如美国缉毒署和英国海关——美英两国政府达成共识,“撬棍行动”是一个目标单一、针对性强的行动。为此,除了外交努力之外,可以动用特工机关去袭击和摧毁对此置若罔闻的各国毒品加工厂。
至于运作方法,“撬棍行动”的工作人员在报到时将获知,为确定高层犯罪分子的身份,他们将会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去监听、监视可能会涉及的运输路线、储存设施、提炼工厂以及船舶和飞机。结果,新来的工作人员都对此深信不疑。
这只是一套托词,这套说法会延续下去,直至再也没有这个必要的时候。但在美国米德堡会议以后,西方的情报机构不想把鸡蛋全都放在“撬棍”这只篮子里。因此,查询“伊斯拉”的真实含义的工作还将会在其他方面继续开展,只是更为隐蔽。
可是情报机关还是举棋不定。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里,他们的确有几十个内线,但有些是心甘情愿的,有些则是迫不得已。
问题在于,在恐怖组织的头目发现我们已知道“伊斯拉”之前,我们能走多远?最好是让“基地”组织相信,我们从白沙瓦死去的财务总管的笔记本电脑里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