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旅游,已成了现代人的一大生活行为,特别是现代女性,往往乐此不疲。但外出多了,遭盗窃的机会也大。小偷自古就这么可恨,在古代中国的街头不法分子也不少,治安同样是个问题。那么,咱们小时候总说,警察抓小偷,那么古代没有警车,那又是谁去抓小偷呢?他们又是怎样抓住小偷的呢?
据《周礼.地官》记载,当时的“公务员编制”中设有“司稽”一职。司稽负责在街市上治安巡逻,检查是否有违反禁令、行为反常的不端之人,如果觉得可疑,可以随时将其抓起来。此外,司稽的另一重要职责,则是负责抓窃贼,并对他们进行惩罚。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反扒队!
不过这些人的职能不只是抓小偷,当时这些市场的管理人员要持鞭上岗,除了对付流氓、窃贼一类人,还针对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所以说那时候的“司稽”也肩负着今天城管大哥们的职责。
谁犯法,小鞭招呼!
周朝时也并非太平天下,出于街市买卖交易安全的考虑,一般把市场规划在城中,并建高高的围墙,四周设门,由“城管”拿着执法刑具把守。还专人敲着梆子,高喊类似“防火防盗”之类的话,小偷、抢劫犯这类不法分子一旦在街头露面,很容易被逮着。
到了汉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买卖交易活跃,逛街的人也多了起来,这人越多,小偷也越多。
西汉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汉书》上说长安城内有九个大市场,相当繁华。班固《西京赋》称:“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由此可知,当时的长安街头行人熙攘,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人都挤得酱了。因为好混,小偷也都“漂”到了长安,成了最早的北漂一族!长安的治安秩序一度混乱,偷盗现象严重,市民和商人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