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远远不等于认定,既是怀疑,就不能囿于一种成见去钻牛角尖,如果这样去思考,岂不就等于是认定啦?“纵向思维”是不利于摆脱这种误区的,每当此时,我都要借助于心理学家所倡导的“水平思维”。思路得拓宽,必须沿水平方向展开,寻找新的岔口,开辟新的通道。可是岔口在哪里?疑点,还是疑点,再寻新的疑点,岂不就可以有新的发现?
知道于鹃结账日期的就只有徐承柱吗?身高1米70左右的人多得很;会说唐山话的人也很不少,即使不会也可以学呀;那络腮胡子就一定是真的?在此类案件中伪装作案的比不加伪装的要多得多……一想到这些,我的眼前豁亮起来,思路也宽阔了许多。
然而,我的思路依然难于摆脱已有的思维定势,因为有一个个人特征是无法否定的,于鹃和汪成都认定那个作案人脸部肌肉较厚,两腮是鼓鼓的,用北京话说是“大腮帮子”,这样长相的人并不多,而且正是徐承柱的特征。
“大腮帮子”能伪装吗?我联想着我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各个伪装作案的事例,终于想起一部法国电影《勇探寻凶》,描述的是一个私人侦探协助警方侦破一起银行抢劫案的故事,那个抢匪为改变自己的面貌特征,在嘴里夹了两个牙医镶牙用的卡子,于是便变成了个“大腮帮子”。
汪成说过,那个歹徒吐字很不清楚,呜里呜涂的,好像舌头不好使,那歹徒会不会也是在嘴里塞了东西?“舌头不好使”如果不借助异物是无法伪装的,嘴里有东西,妨碍着舌头的动作,岂不是要“不好使”?
思路的岔口找到啦!唐山口音可以学,吐字也可以变得不清,但是音质是无法改变的。
我向麦鸥道出最新想法。
“啊呀,你干吗不早说?”麦鸥埋怨着我,“询问徐承柱的时候要是录下音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