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不愧是一位“警察博士”。在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南面是窗、北面是门之外,东、西两壁书架林立,摆满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书籍。金明一有空闲,喜欢博览群书。在东墙的两个大书架之间,有一块白色的屏幕,它是电子计算机的终端显示屏。这块白色的屏幕,也是一个“书库”。滨海市公安局没有电子档案室,把许多与公安工作有关的资料信息输入电子计算机,加以分类、贮存。金明在破案时,常常按动终端显示屏下方的电钮,以便能从屏幕上读到有关的参考资料。
此刻,金明在显示屏下刻有“A”、“B”、“C”、“D”之类字母字样的电钮上,先按了一下“J”。再按了一下“i”、“a”、“h”……很快的,在屏幕上就出现了这样一行字:“jiachaoan”。
“jiachaoan”是什么呢?它既不是英文,也不是法文,而是“假钞案”三字的汉语拼音。
金明再按一下标明“显示”的电钮,屏幕上马上出现了这样的标题——“柏恩哈特”假钞案。
字幕渐渐向上移去,出现了介绍“柏恩哈特”假钞案的文章。字幕向上移动的速度是可以调节的。金明的阅读速度甚快,一般总是把旋钮拨在“快”字上。
这篇文章如下:
“柏恩哈特”假钞案
在形形色色的假钞案中,最为著名的要算是“柏恩哈特”假钞案了。“柏恩哈特”假钞案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假钞票的制造者是德国特工组织,把这项秘密工作称为“柏恩哈特行动计划”,策划者为德国“国家保安总部”第六处处长华特·舒伦堡及其副手威廉·霍特尔,德军“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亲自过问了这个计划。希特勒指示舒伦堡,首先着手伪造英镑。特工人员把全德国最优秀的雕刻家们都召来了,把大学的数学教授们也请来了。这些人举行了绝对保守秘密的宣誓仪式之后,分头开始工作。雕刻家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英镑,找出其中的鉴别记号,然后拿出看家本领,精雕细刻,为制造伪钞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