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不喜欢说起他的父母,即使偶尔为了用他小时候的故事点拨我去“忆苦思甜”,故事里也只有嫫拉,没有波拉。
扎西巴杂讲起他的老家月亮措来,人物却要多得多,故事也要复杂得多。他讲的故事里有波拉也有嫫拉。
不过阿爸和扎西巴杂故事里的嫫拉,却不是一个人:阿爸讲的嫫拉,是曲珍姑娘;扎西巴杂讲的嫫拉,是格桑梅朵。
我小时候最厌烦的,就是扎西巴杂非要拉着我,给我讲月亮措的故事。在没有到汉地上学之前,月亮措对我来说,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区别——我在拉萨出生,我母亲是拉萨人,我一直都把拉萨当做我的故乡。但扎西巴杂不许我这样认为,他像个风干的老树桩一样栽在我家门前,随时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一些事情。
扎西巴杂个子瘦小,还驼背,属于我的同学看到影子都会被吓跑的那一类人。不过,我最不喜欢的,是他脸上有一颗长着几根分不清是白色还是黄色长毛的痦子。痦子长在他的右边嘴角旁,距离嘴角刚好有他自己的食指那么宽。他说话的时候,总是半眯着眼睛,捻着痦子上的长毛,不停地捻过来捻过去,弄得我根本没法注意听他说什么,只顾着担心他会不会把痦子上的毛捻掉,更担心如果捻掉的话,他会不会疼得落泪,就像我和同学课间打架,头发被扯掉一样。
扎西巴杂说得最多的,是我的波拉巴桑土司,但每次说到波拉,说着说着,他就说到我的嫫拉身上去了。扎西巴杂没有读过一天书,老了之后,讲故事也讲不好。他说起话来,东拉西扯,就像盲人扯一团找不到线头的乱丝团,东扯一下,西扯一下,越扯越没有头绪,让人没有耐心听下去。更让人恼火的是,讲着讲着,他就望着远处透明阳光里的经幡喃喃自语,可你要是以为他不讲了,想溜出去玩儿,那就错了。还没等你跑出三步,他便会大声叫喊:“意西尼玛,老牛的肉有嚼头,老人的话有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