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谜托邦01:中国女侦探

晚清民国侦探小说中的“女侦探”

字体:16+-

战玉冰

侦探小说中的侦探似乎是一个专属于男性的职业。如果说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第一位男性侦探角色是爱伦·坡笔下的西·奥古斯特·杜宾(C. Auguste Dupin),首次出现在1841年的《莫格街凶杀案》中;第一位享誉全球的男性侦探是柯南·道尔塑造的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自1887年《血字的研究》发表以来,几乎成为“侦探”这个职业的代名词;那么世界上第一位被广泛阅读和认知的女性侦探角色则要等到1930年,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寓所谜案》中,简·马普尔小姐(Jane Marple)首次登场,后来成为“阿婆”笔下足以和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比肩的经典侦探形象,而此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侦探”,无论从流传广度还是经典程度来看,也都少有能与之争锋者。

在中国早期侦探小说史上,诸如霍桑、鲁平、李飞、徐常云、宋梧奇、胡闲等一批最有名的侦探形象也通常是男性。在侦探这个职业中,“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似乎再寻常不过。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当时中国侦探小说多模仿自西方福尔摩斯与亚森·罗苹两大系列,作者也就相应地将自己虚构的“东方福尔摩斯”或“东方亚森·罗苹”等侦探主角同样设定为男性。又比如早期侦探小说中的侦探多为“行动派”,四处奔走、乔装易容、抓捕罪犯、近身搏斗、街头枪战,甚至快艇追逐等情节都很常见,而在当时的侦探小说家们看来,这些工作似乎更适合安排一名男性角色来完成,其中渗透了某种微妙的“男性想象”。这也和后来马普尔小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乡村庄园中,坐在安乐椅上一边聊家常,一边打毛线,顺便推理破案的情节模式有很大不同。当然,这并非是说中国早期侦探小说中没有“女侦探”。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侦探小说作品中,“女侦探”虽然不多,但却有着多种不同的面貌与别样的风采,从马普尔小姐式的“安乐椅侦探”到“女华生”,再到女侠侦探或“女飞贼”侦探等等,不一而足。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