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部小说能写成这个样子。
思路是通畅的,人物都是现成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顺着就下来了,一如悬河泻水,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起笔时,不论人物还是情节,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这是我搁笔十年后的一部新作品。仍然是现实题材,仍然是近距离地描写现实,仍然是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题材。
也许,这才是我的一部真正的反腐作品。
通篇都是腐败对人与社会的戕害和毁伤。
反腐势在必行。
反腐功德无量。
反腐功德无量,不是一句时尚新潮的话语。
腐败侵蚀的是人心,侵蚀的是人的道德、思想和人的行为准则,侵蚀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能量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存亡的前提和条件,它蕴含着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持续前行和进步的基因,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全部价值与理性所在。
当贪贿成为一种文化存在时,必然会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沉疴和桎梏,要清除它,须付出更沉重的代价,更持久的岁月,更惨痛的努力。
它危害的绝不仅仅是下一代、下几代,一定会更长更久。
当我们在人人皆知的历史剧中,看到那些达官贵人,甚至皇帝的近臣重臣,对小小狱卒、奸佞宦官也要重金收买、大笔行贿时;在当代的电视电影中,看到我们的英雄也必须给一些敌人大肆送礼、巨额贿赂时,我们听到的往往是观众席中阵阵会意的笑声和留言跟帖中倾心的赞叹。每当这个时候,给人的第一个强烈感觉,就是腐败的因子已经深入到我们文化的骨髓之中了。真要把腐败的根因从民族文化这块深重的土地中彻底铲除,何其艰难。
我常常面对着那些历史名臣的豪宅大院慨叹不已。山西的皇城相府,清代康乾盛世三朝元老陈廷敬的私邸,占地数千亩,豪宅数千间。为了抵御土匪流寇,宅院内还有一座巨型兵楼,上百人居住其间,可保一月无忧。没有数百家丁仆役的伺护,绝无可能在这样的大院里生活。北京的亲王府恭王府,一样令人瞠目:前厅、中堂、后堂,正殿、后殿、寝宫。明窗彩户,飞檐斗拱,琼楼玉宇,画栋雕梁,三面环水,被什刹海、后海、北海合围其中。气势之大,华美之盛,奢比皇宫,富可敌国。即使是江西的王安石,湖北的张居正,江浙的刘基,阜阳的欧阳修等等,这些现如今被重新修复的名臣故居,虽有后人夸饰的成分,但也依稀看得出当年金碧辉煌、富甲一方的气派和闳阔。这些重臣名臣的巨额财富和宏大建筑,既有帝王的赏赐,但更多是个人多年为官的积蓄。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不用说历史上那些巨贪大鳄,蠹吏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