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单向表达不要分析真伪,没有刺激源、没有基线的分析,都是耍流氓!
单向表达不辨真伪
原来砸窗户的是路边的停车管理员。
戴猛吐了下舌头,朝着外面打了OK的手势,连忙站起身来,叫上华生一道向外走。
华生也才反应过来,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发现他们早已超过了10分钟,不知不觉地互相吐槽了个把小时。
停车管理员并没有走远,不时地拿眼睛瞟着这两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戴猛这样的大叔还会吐舌头,这让华生感到很意外。吐舌头通常出现在两种情况下:没做什么但是得到好处,或者做错了事没受惩罚。显然,戴猛是认为在和停车管理员的关系中,他做错了事但没有挨骂,占了这点小便宜,有一点小愧疚。不过华生想的是:“这么大岁数了还卖萌,合适吗?”
戴猛却朝着停车管理员大叔点头,打开车门,请华生上车,说道:“之前我们看广告、讨论总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规范,那就是单向表达绝不进行推导分析。如果要分析,那些表情和动作必须是受到刺激之后的反应表现。因为,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人的情绪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刺激源引发产生的。所以,想通过表情分析别人的想法,必须先进行有计划、有意图、有目标的刺激。所以,我觉得叫‘微表情’不严谨,应该把它叫作‘应激微反应’。”
华生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眼睛的眨动明显加快了。他问道:“您不把这研究称为‘微表情’,而是叫作‘应激微反应’,也是对应英文的‘micro-expression’吗?”
眼睛眨动加快,是大脑在努力思考的表现,通常说明跟得很吃力。
戴猛启动引擎,应道:“对,还是这个词。老百姓和一些研究人员管它叫微表情,老百姓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字幕组给翻译成‘微表情’了。只有‘facial-expression’才能翻译成表情。没有这个前缀,‘expression’有很多其他的意思,包含所有的表达方式。中国的语言里面,就是把表情习惯性地认为是面部表情。所以,‘micro-expression’不能仅仅翻译成微表情,还应该包括其他微小的表达。既然刺激源是必要前提,那么之后的应激表现就顺理成章的可以称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