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小项住的五保户,是村里郭七奶奶家,早先郭七奶奶的丈夫柴满囤是练家子,柴家营人,跟着镇上镖局出去保镖一去不回,不知道是死在外面,还是被外面女人绊住了脚,总之没有回来。柴家营早年有位柴老勤,大名柴勤国,俗称柴老勤,尊称老勤爷。他是咸丰至光绪年间,武林中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是搏腿功、翻子拳的一代宗师。身后培养了一批又一片远近闻名的武林豪杰。老勤爷还有一招,即练功的拿手戏:在墙上横着楔两个橛子,他能在这两个橛子上坐一天一宿,不摇不晃,乃至呼呼大睡。你若想靠近,则一脚飞你个倒仰。如此功夫,外行闻听,无不色变。
后来有喜欢钩沉考证的人搜集民间传说,形成如下文字卖给各武馆:关于搏腿的名称——搏腿是九番御步鸳鸯勾挂连环悬空搏腿的简称,又名九番鸳鸯脚、九枝子、趟子腿。搏腿的套、路称为“趟子”,一个套路称为一趟,练习搏腿称“踢趟子”。“九番踢”指搏腿套路分为“文”、“武”各九趟,其腿法一腿变多腿,变化出九九八十一腿法,其手法一手变多手,手法与腿法结合可变化出多种攻防招法。此外,据古代阴阳的说法,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阳数中最大者,称为“极阳数”。所以搏腿以“九”取名。“鸳鸯”取其阴阳相济之意,用阴阳这一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解释各法各势之间相辅相成、相克相生、刚柔相济、内外协调、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有跳哒过武功又懂点文字的人不同意这种说辞,随口便贬,谁知消息一经传出就惹了麻烦,很多素不相识的人找上门来,要真刀真枪来一回,不见血不收兵。吓得这位桃之夭夭。
喜欢钩沉考证者,还探询出搏腿功的源流,以文字记录下来:“鸳鸯脚”本是搏腿功中一个动作名称,以其动作形如鸳鸯而得名。这个动作做出之前劈出的手掌就象鸳鸯鸟头上的羽冠,后起之脚好似鸳鸯鸟上翘的尾巴,成为搏腿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典型动作,所以鸳鸯脚又成为搏腿功的别名。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第二十九回,便生动细致地描写了武松使用“玉环步,鸳鸯脚”虎虎生风的招数醉打蒋门神的情节,不但其动作名称与搏腿功中的“玉环步”“鸳鸯脚”相同,而且其技击动作过程也与搏腿功中的“玉环步,鸳鸯脚’一模一样。此外,《水浒传》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中还描写了鲁智深以脚“点翻”邓龙的情节。“点”是搏腿功腿法中的独特用语,意指以足尖攻击对方。书中描述和民间流传的动作完全一致,可见《水浒传》作者生活的哈个时期,搏腿功已在流行,它的历史可溯源到元末明初。包括有文武各九趟、内含八十一种腿法的“搏腿拳术”的正式形成,则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即清道光时期,距时下一百五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