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头裴直带着大理寺两名功夫不错的问事,乘快马东出关中,取道崤函,过夏后皋墓,经雁翎关,策马斜穿崤山,当时天下虽经历贞观永徽两朝治世,但在崤函这般山海之处,还是活跃这不少的亡命之徒,仅凭三人就胆敢乘马横穿崤山,这天下除了裴直,就没有几个人敢这么做了。
当时在关中一带,每隔二十里左右就会有驿站能换马,但出关中之后,因人力物力所限,有时往往百里无人,更别提驿站了。所以进入崤山腹地之后,裴直下令放慢了速度,此时他脚下的道路称作周秦古道,比之北方的曹魏古道要短许多,此时稍缓,并不会耽误多少时间。
其实最快的路是水路,不过前段时间不曾下雨,水浅粘舟,也快不到哪里去。
所以按裴直还是选择陆路,只要顺利横穿崤山,到达南部平原地区,就能策马疾驰,并且有足够的驿站可供歇脚与换马,但人算不如天算,况且此般算计还是出自武人裴直的脑袋,崤函一带入秋必雨,裴直一肚子自信的计划,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彻底大乱,马蹄陷在山道的泥泞之中,可谓寸步难行。
“唉!盼着落雨不落雨,才走不到一天就落雨,烦!”裴直无奈一叹,雨水已经将衣服淋了个通透,裴直只好勒马停下,两名问事也随之而停。
三人三马立在大雨中,好半天没有动静,原路折回显然不可能了。
“裴大人,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啊?”一名问事道。
“你问我,我问谁!”裴直怒上心头,正愁没地方发泄,“都下马,拉着马儿走,不是你们俩,裴某早就到洛阳了,碍手碍脚的。”
裴直为人,一旦发怒就会口不择言,胡说八道,此处距离洛阳还有几百里,就算不下雨,一时半刻也到不了。
两名问事一脸莫名其妙,但裴直是文除非钦点的特使,不可怠慢了,只好隐忍,三人下马,拖拽着马儿在倾斜的山道上艰难步行,费了好半天才走了几里路,上下已经是累的迈不开脚了,按这速度下去,半年都到不了洛阳,此时夜幕已近,如果这么淋着雨在山中过夜,非落下一身病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