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案今说2

第三辑 诙谐谈师爷 衙门里的夫妻档

字体:16+-

在明、清两代的官府之中,都有一些特殊才能的人,他们非官、非吏、也非平民百姓,但却有着比官吏更加显赫的声望和地位,他们没有正式的行政职务,却在事实上管理着衙门中的行政事务,他们不是法官,却在事实上操纵着衙门中案件的审判,他们在行政系统上没有法定地位,却受着衙门官吏与平民百姓的敬畏。他们被称为“老夫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绍兴师爷”。

师爷是个专业性极强的精英团体,没两把刷子,那可真是不敢在这个圈子里边混。

师爷始于明朝,盛行于清代。师爷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一般过去的知识分子都想着赶考,中个举人、进士什么的,好当官。但是有一个地方的知识分子可不是这么想的,人家生下来,就没拿当官当成最高理想。他们就是浙江绍兴一带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不爱读四书五经这些考试必备教材,而是喜欢读厚黑学这些混迹官场、提供计谋的绝学,他们大多到各大衙门工作,负责为官员出谋划策。师爷虽非幕府职官,但却成了各级别军政官员的智囊,主心骨。

读者会问了,这师爷是不是也要有所分工呢?

没错,师爷按其职能可以分为折奏师爷、刑名师爷、书启师爷、征比师爷和挂号师爷等,其中以折奏师爷和刑名师爷对官员的升黜、荣辱干系最大。折奏师爷主要负责起草奏疏,也就是给皇上写奏折的,那文笔给超级好才行,东西写差一点都入不了皇帝的法眼。所以,折奏师爷务必熟读诗经史,博通政制民情,了解山川舆地。参与戎幕者尚须精研兵法,为此才能为幕主设谋献策,佐理军政要务。

刑名师爷专理刑事、民事案件。这类师爷熟读各类法律条文,清朝的官衙里,案件判例累积无数,如未经名师指点和专门钻研,官员便无法按照律例审理刑事、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