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案今说2

画地为牢

字体:16+-

中国自古就有一个成语,叫做“画地为牢”!这个就体现了我们的一种文明的监狱文化,这种文化代表着什么意义呢?

在我们中国的古代,距今两千多年的奴隶制时期,当时刑罚野蛮,肉刑适用广泛,但就是在这样一个野蛮的时代,却产生了世界上最文明的监狱制度。

这项监狱制度几千年来深深地印在了中国文化的土壤里,一个成语高度地概括了它,那就是“画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

据说,画地为牢是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发明的,咱们之前的节目提过,他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即司法长官。

皋陶在掌管司法时,“划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从此,“皋陶造狱,划地为牢”正式流传下来,而造狱的先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被全国上下多数监狱立为自己的神灵。

但真正将“画地为牢”发扬光大的,是孔子所推崇的周文王。

《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原因是打柴的武吉到西岐城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打死,被捉来见文王。

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起来。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杀人偿命,理所当然。你哭什么?”武吉说:“家有七旬老母,孤身无人照顾,怕被饿死!”散宜生入城进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后事,再来抵命。不知如何?”文王准许,就让武吉回家去了。文王是明君,把武吉画圈囚禁是因为武吉误杀了人,文王是贤君,允许武吉先赡养母亲然后偿命。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典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