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所有的时钟,切断电话,
用一根多汁的骨头阻止狗吠,
黯哑钢琴,用低沉的鼓声,
抬出棺材,让送葬者前来。
——布考斯基《葬礼蓝调》
伊沙、老G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呢?”她问。“你的故事好长。”
“后来我爹死了,他死的时候我还在部队,那天我收到一封电报,只有四个字——”
父死速归。落款是梅姨。
“节哀顺变啊,小刘。”指导员说。
消息是一大早收到的,当时指导员没告诉我,而是分派其他人给我订好了车票。
当天下午四点,我登上了开往赤城的火车。窗外是连绵的山,光秃秃的,有的山已被炸药崩掉一半,露出血迹斑斑的茬口。那是工程兵的杰作,开山修路伐林架桥,眼前的景象千疮百孔,但不久就会景象一新。这个国家正在器宇轩昂地改造着自己的面貌,正像收音机里所说:伟大的中华民族很快就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之林。
列车钻过一个隧道,车里长久地暗下来。有乘客在惊叹,“这个洞可真长啊,啧啧,了不起,这得多大工程啊!”
“这隧道就是我们部队开出来的。”这句话在嘴里打了个漩,又被我咽了回去。亲爹死了,这时候还是不说话为好。
“不用节哀,他早就该死了。”这是我那天咽回去的第一句话。我有点儿大吃一惊,为这句差点脱口而出的话。
“谢谢指导员。”我说。我想这时候最好是有点儿眼泪,可泪腺不听我差遣,我只好垂下头,转过身,把悲戚之色从后背蒸发出去。
母亲死后一周,爹就搬到了那个叫梅姨的女人家。当时我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已返回部队,这个消息是妹妹忍秋告诉我的。“无耻。”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电话的另一端,忍秋沉默了片刻,说,“哥,你不能这么说爹,你想想看,他还真没什么对不起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