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面列举的几个片段中,或许很难了解矢田泰治目前的郁闷。然而,篇幅只剩下不到一半了,因此,虽然有点匆忙,但必须赶快向结论推进。
为了提醒各位注意,必须重申一件事,矢田的文学建立在自我牺牲的基础上——他对这一点并没有半点后悔。耸立在体验和观察中间地带的巨塔,即使对矢田本身来说充满了矛盾,但只要能对他人绽放出价值的光芒,就必须肯定矢田的人生。问题是矢田的文学是否真正具备了价值的光芒,这正是矢田本人最近所怀疑的事。他在这件事上的郁闷可以称为文学的烦闷。当然,这必须建立在他所写的东西可以称为文学的基础上。
二十年前,矢田接受某报的采访时,一位刚从外地分局调回来的年轻菜鸟记者曾经问他:
“老师,拜读您的作品后,我总觉得您如实地描写了自己的体验。我知道您认为这是私小说的突破,但是像您这样,把作家本身的经验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加以改变成更观念性的、更抽象的内容时,真的可以产生不同于私小说的更大价值和文学性吗?上司总是一再叮咛我们记者,必须客观报道事实,就是要对事实真相保持忠实和尊敬的态度,不要掺杂蹩脚的解释。如果真的了解事实,或者说了解什么是事实,就应该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是记者的使命。眼前的一切——其他还有什么是必须传达的吗?假设小说家经历了什么事,运用小说家的感性有所体会,或是因此掌握真理,再把因为这个契机得到的经验或是思考过程如实地提示给读者,会比较通俗易懂,而这不正是小说家的使命吗?详细报告亲身经验是小说的大前提,如果连这种经历过的事实都变得抽象化,其实是对经验本身的冒渎,也是让人类思想失控的行为。该怎么说,这等于是小说的**化,看到别人当着自己的面**,根本一点都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