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起源于北京,创始者是清朝晚期的汉军旗人朱绍文。此人幼读诗书却无心仕宦,投身梨园界,专攻京剧丑角。同治十三年皇帝驾崩,国丧期间禁止娱乐,戏班被迫解散。朱绍文生计苦难,只好在正阳门外摆摊说笑话,向观众求财,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仅凭一把扇子、一块醒木、两块竹板、一口袋白沙竟然响名京城。他就此别开天地另创乾坤,自立一家门户。因他使用的竹板刻有“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史书落地贫”两行字,得了个绰号叫“穷不怕”,是为相声的开山祖师。
时人有词赞曰:“信口诙谐一老翁,招财进宝写尤工。频敲竹板蹲身唱,谁道斯人不怕穷?日日街头撒白沙,不需笔墨也涂鸦,文章扫地寻常事,求得钱来为养家。”朱绍文不仅养了自己家,更招纳弟子传授技艺,从此相声代代相传,使无数贫苦艺人有了饭吃。
至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肃亲王善耆担任九门提督,恼恨相声艺人讽刺权贵、评论时事,斥其“排街卖嘴,制造事端;乱俗惑世,谤圣毁贤”,严禁在北京说相声。怎料此举非但没能断绝这门技艺,反而使其发扬光大。许多艺人落脚天津,在“三不管”等地卖艺,大受民众欢迎,又逐渐推广到全国。民国以后思想开化,相继涌现出李德钖、焦德海、张寿臣等名家,相声登堂入室成为艺术。
李德钖幽默滑稽又能创新,不但被观众誉为“万人迷”,还颇受政客商贾垂青,曾被百代公司邀请录制唱片。焦德海表演稳健、戏路宽广,曾被召入紫禁城为逊帝溥仪演出。焦德海弟子张寿臣,技艺精湛、学养深厚,且人品端方、性情耿直,有“笑话大王”之美誉,是天津各大剧场争相聘请的明星艺人。然而能在剧场、堂会献艺的名家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艺人仍然地位低下,在茶馆或是露天卖艺,俗称“撂地”。